PRCBroker独家财报精彩导读:
■美国5月CPI涨幅高于预期,但暂时性因素较强的形势未变
■中国工业原材料价格飞涨,对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的警惕性有可能增强
美国10日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0%,不包含食品和能源核心项,CPI同比上涨3.8%,前者自2008年8月(同比上涨5.4%)以来达到了最高增长,后者自1992年6月(同比增长3.8%)以来达到了最高增长。此外,均超出市场预期(分别上涨4.7%和3.4%),美国形势继续给价格带来超预期的上行压力。
然而,租车费(同比上涨109.8%)、汽车燃料(同比上涨55.5%)、二手车/卡车(同比上涨29.7%)和机票(同比上涨24.1%)等,由于基数效应(由于同比下降的影响,同比率较高)的影响,因经济活动恢复和半导体等供应限制导致的需求扩张强烈推高某些品项的情况自4月份以来没有改变。此外,CPI环比由0.8%减至0.6%,核心CPI环比由0.9%减至0.7%,两者自4月以来均有所放缓。鉴于这些,可以说美国的通胀危机远未消除,但这并未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
另一方面,从前日(9日)公布的中国物价相关指标来看,5月CPI同比上涨1.3%,连续4个月加速增长,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为0.9%,政府距实现今年“3%左右”的物价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0%,连续第7个月加速增长,为2008年9月(同比上涨9.1%)以来的最高水平。从细分来看,食品和服装等消费品同比仅上涨0.5%,而采矿(矿产资源)同比上涨36.4%,原材料产品同比上涨18.8%,虽有基数效应,但工业原材料价格仍在飞涨。因此,目前无需担心国内通胀上升,但从我国进口中间品(原材料和产品零部件)和资本品(用于生产目的的产品)的国家可能会出现通胀压力。在美国的价格相关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试图决定美国货币政策未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来自中国的通胀压力也有可能影响股市和其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