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激进关税政策,已于纽约时间8月7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美国进入高度保护主义阶段,为全球经济带来严峻挑战。该政策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但其引发的通胀与金融市场震荡风险正日益凸显。
关税飙升与政策框架落地
新关税政策将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去年的2.3%大幅推高至15.2%的惊人水平。根据白宫7月31日发布的行政令,附件1中列明的国家适用个别税率,未列明的国家则统一适用10%的税率;通过第三地转运规避关税的商品将被征收40%的转运税。在经历了数月混乱的威胁、反复谈判和全球经济动荡后,政策大框架最终落地。多数经济体已接受高关税将长期存在的现实,许多国家承诺向美国投入数千亿美元的投资,以换取较低的关税税率。
关键细节悬而未决,供应链持续承压
尽管大框架已定,特朗普计划中的关键细节仍悬而未决,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持续不确定性。例如,针对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关税优惠尚未立法确认,相关商品仍将面临更高费用。这些已达成协议国家的谈判代表仍在幕后争取重点出口行业的进一步减免,同时投资承诺和市场准入政策调整的具体细节也尚未公布。一些国家争取更有利条件的最后努力宣告失败,如瑞士未能降低其面临的39%关税,印度则因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被额外加征25%关税。此外,与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加拿大的谈判仍在独立进行,特朗普还预告将很快公布针对制药等关键行业的关税计划。
经济警报:艰难时期将至
特朗普坚称高关税将大幅削减贸易逆差并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批评者警告此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失控和商店商品短缺。尽管全面的经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近期数据已亮起红灯:7月份就业增长出现自新冠疫情以来最急剧的向下修正,同时因消费者支出放缓和企业适应贸易政策变化,美国上半年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虽然当前失业率低且物价未飙升(部分因企业消化成本),专家警告此局面难持续。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Wendy Cutler指出,企业此前建立的库存效应将消退,利润率压力下“价格上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更艰难的时期即将来临。
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
特朗普对不断增长的关税收入表示赞赏(截至6月已达创纪录的1130亿美元),甚至暗示可能用于退税。然而,该政策另一核心目标——重振美国制造业——的进展尚不明确,且与关税收入目标存在根本冲突。乔治城大学教授Brad Jensen指出,“关税收入增长”与“制造业就业繁荣”两者难以同时实现:如果国内制造业真正回升导致进口减少,关税收入必然下降。这一内在矛盾为特朗普贸易议程的长期可行性打上了巨大问号。
(特别提示:以上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或投资建议。资料来源为官方网站或网络平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